林毅暗自庆幸。
还好,陛下不是要我对付皇长孙朱凌霄。
庆幸……个屁啊!
这下糟了!
陛下如何得知东瀛之事?还知晓了那里的银矿?
莫非,我再三谨慎,仍被陛下洞悉?
林毅心乱如麻,不禁向新主朱凌霄投去求助的目光。
朱凌霄:“……”
此刻,朱凌霄恍然,自己似乎早已将林毅之事透露。
【想是因我出卖林毅,老谋深算的陛下才特别留意他,以至于林毅的一举一动,皆难逃陛下法眼。】
【不过,陛下提及银矿,莫非他也觊觎其中利益?】
【这倒不失为一个机会。】
【我早已对东瀛人不满,此次他们胆敢挑衅,正好借此机会将其消灭。】
念及此,
朱凌霄对朱宸微微一笑,道:“祖父,东瀛有银矿吗?”
“若我们将其征服,是否就能获取大量白银?”
【老谋深算的陛下既知林毅与银矿之事,必然也了解东瀛白银储量惊人。】
【这也合理,】
【若非我派人前往,石见银矿尚不为人知。以现有技术开采,产量可达全球三成,且可持续数百年。】
【陛下怎会不动心?】
未知其数,彼所悉几何……门扉轻启。
何出此言?
竟藏有可供数世纪开采之银矿?
呃——
即便是心智坚韧如李世民,此刻亦不禁为之咋舌。
数世纪之银矿,加之小狐狸所言,其开采量亦是庞大惊人,岂不是等同于天上掉馅饼?
难怪以小狐狸之挑剔眼光,亦会屡次提及那云梦国。
李世民虽不解全球开采量之概念,
但他深知,此标准必极高。
至少在小狐狸的认知中如此,否则小狐狸李澈不会以此形容。
如此看来,
岛国大有可为!
实则,正如李世民所想。
以岛国战国时代为例,彼时,整个岛国出口白银竟达九千余吨!
非开采总量,亦非内耗,而是出口之量。
出口,意味着贸易往来。
尚未计入进口,仅是出口……
此数字,委实惊人!
要知,至十九年间,世界白银储量不过五十六万吨。
此乃工业发展后之现代社会。
而今,
仅是封建之古代社会!
对于大唐而言,
别的不提,皇帝私库一年若有百万银两,已是难能可贵。
可想而知,
此数字何其庞大。
对大唐助力,又何其深远!
正因如此,李澈方在大唐银钱匮乏之际,念及此地。
此刻,纪宁已慌乱不已。
皇上竟知晓我遣人前往岛国之事?
那岂不是意味着,皇上亦已察觉我与皇太孙之私下联络?
纪宁已能预见,明日应天府邸头条,定是:
“骇!锦衣卫都指挥使毙命府邸,为仇杀抑或是自裁?”
“疑!皇上缘何对纪宁之死无动于衷,未下令彻查?”
“悲!纪宁命丧,宠妾携管家私奔,幼子流离失所,遭乞丐欺凌……”
桩桩件件,
令纪宁心惊肉跳,唯恐成真。
然而,
身为私下勾结一方之皇太孙李澈,竟泰然自若,还与皇上戏言,欲灭岛国?
“太孙真乃神人也,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,只是,他就不惧皇上问责吗?”
“你身为皇室嫡孙,皇上无论如何也不会取你性命,但我仅为一介臣子,心中难免惶恐……”
李毅此刻既感敬佩,又心生畏惧。
若太孙触怒皇上,自己恐受牵连,这该如何是好?
不仅是李毅,朝中百官反应亦颇为强烈。
“太孙此言差矣,我大邦乃是文明古国,即便兴兵,也需名正言顺。”
“兵法云,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,关乎生死存亡。”
“太孙可知,你一句攻打之言,或将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……”
一位老练的文官挺身而出,言辞激愤。
其余文官闻此,大多点头赞同。
尤其国中粮食匮乏,太孙初登太孙之位,便急于用兵,这该如何是好?
此风不可长。
必须将太孙的战意压下。
否则他日太孙登基,频繁无度地发动战争,自己却无治军之才,该如何是好?
不行,必须好好规劝太孙。
况且皇上英明神武,定会支持我们对太孙的劝诫。
如此一想,
其余官员也纷纷站出,各抒己见。
虽言辞不如老练文官那般直接,
但主旨无非六个字:倭邦不可妄动。
为何?
师出无名。
至少大明不可主动挑起战端!
要知道,
倭邦前任幕府将军源义满,数年前还曾朝贡大明,
虽皇上以其非正统,仅为区区将军,认为其无朝贡资格,将其遣返。
但其对大明之臣服,世人皆知。
更何况,
我大邦乃礼仪之邦,岂能随意攻伐他国?
这些文官的观点不无道理,只是贵族勋戚们可没他们那么“冷静”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大庆:娶范妹妹,解锁盖世绝学请大家收藏:(www.888yq.net)大庆:娶范妹妹,解锁盖世绝学言情888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