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婉儿站在苏府高墙之上,春末的风掀起她月白裙裾,腰间紫金鱼袋随着动作轻撞青砖。
方才那道从西域方向延伸而来的红芒虽已消失,她后颈却浮起细密的冷汗——系统从未示警过如此刺目的厄难线。
"叮——地理沙盘已解锁。"系统提示音在耳畔响起时,她指尖已按上鱼袋暗纹。
眼前的长安城垣瞬间虚化,取而代之的是幅泛着青光的立体地图:河西走廊如一条灰黄绸带,张掖、凉州等地标闪烁着暗红光斑,更西处吐蕃疆域内,几点幽蓝正缓缓向河西移动。
"安禄山旧部......"她瞳孔微缩。
前世史书里,安史之乱后叛军残部多流窜塞外,却不想竟早与吐蕃勾连至此。
指尖轻触张掖光斑,沙盘骤然放大,二十几个红点在客栈、马厩间游移,为首那个标注着"史朝义旧部"的名字,正与吐蕃密使的标记在酒肆上方重叠。
"阿姐!"墙下传来苏明远的唤声,惊得她系统界面险些溃散。
低头见弟弟仰头望着自己,短刀鞘上的磨痕在阳光下泛着乌光——那是他跟着折冲都尉练了三个月的成果。
"明远,去前院找小六子。"她扶着女墙纵身跃下,裙角带起一阵风,"让他即刻来松竹阁见我。"
松竹阁内,小六子正蹲在廊下给新得的信鸽喂粟米。
听见传唤,他麻溜地拍掉裤腿草屑,发顶翘起的碎发还沾着鸽毛:"小娘子唤我?"
苏婉儿将沙盘投影在案几上,指尖划过河西地图:"去凉州,混进商队。"她抽出腰间玉牌塞给他,"这是西市胡商康宝的信物,他每月十五有趟运丝绸的商队过玉门关。
你记着,重点盯吐蕃使者和穿青布短褐的中原人——"
"是不是要查他们有没有藏刀?"小六子眼睛发亮,伸手摸向怀里的短刃,那是去年苏婉儿送他防身的,"我前日刚跟门房老张头学了认马粪,能看出商队走了几天路!"
"还有。"苏婉儿按住他欲收刀的手,"若遇见穿团花锦袍、腕戴红珊瑚的,无论他说什么,立刻用信鸽传讯。"她从系统空间取出个铜哨,"这哨声能引西北的岩鹰,你贴身带着。"
小六子把铜哨塞进衣领,喉结动了动:"小娘子放心,我就是爬也爬到凉州。"他转身要走,又回头咧嘴一笑,"等我回来,给您带葡萄酿!"
松竹阁外的槐叶沙沙作响,苏婉儿望着他跑远的背影,指甲几乎掐进掌心。
前世她读《资治通鉴》,总觉得"边患"二字离得远,此刻看着沙盘上交错的红点,才真正明白什么叫"山雨欲来"。
"阿姊。"苏明远的声音从院外传来,手里捧着一卷竹帛,"祖父让我来叫你去祠堂。"
祠堂里,苏老爷子柱着龙头拐杖坐在主位,陈老夫子捧着茶盏立在东侧,案上摆着刚誊抄的族规。
见苏婉儿进来,老爷子轻叩拐杖:"今日族会,说三件事。"他浑浊的目光扫过堂下站着的族中子弟,"其一,科举改制是利国之事,往后族学要多收寒门学子——明远,你明日去西市贴榜。"
"其二,"他指了指陈老夫子,"从明日起,每月三、六、九开'边情讲习会',讲西域地理、吐蕃风俗、兵法要略。
陈先生曾在安西都护府当文书,这些他最熟。"
陈老夫子放下茶盏,袖口露出半截褪色的青布——那是当年在军中穿的征衣:"老朽虽老,记性还没坏。
玉门关外的沙粒有几种颜色,吐蕃赞普的大帐怎么扎,都能给孩子们讲明白。"
"其三。"老爷子转向苏婉儿,眼底泛起暖意,"你提的'边防义勇团',我应了。
选三百个身强力壮的寒门子,每月初一、十五在演武场集训。
明远,你挑十个折冲府退下来的老兵当教头。"
苏明远攥紧腰间短刀:"祖父放心,我昨日刚去右骁卫找了张都尉,他说能借五副盔甲当样。"
祠堂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,照在苏老爷子斑白的鬓角上。
苏婉儿突然想起前世见过的苏氏家谱——这老人年轻时在陇右修渠,曾为救溃堤的百姓在泥里滚了三天三夜。
此刻他虽背已佝偻,说出的话却仍像当年砸进堤坝的石块:"我苏氏立世百年,从前护一方水土,如今......"他望向苏婉儿,"该护这万里山河了。"
散会后,苏婉儿在演武场转了一圈。
族中少年正跟着陈老夫子学画河西地图,有个圆脸少年把祁连山画成了馒头,惹得旁人直笑。
她刚要上前指点,袖中信鸽突然轻啄她手腕——是小六子的传讯。
信纸上的墨迹还带着西北的风沙气:"张掖城西三十里,青瓦客栈,穿灰布衫的中原人同红珊瑚腕饰者对饮,桌上有吐蕃文酒单。"
她捏着信纸快步回松竹阁,提笔在另一张纸上抄录关键信息。
墨迹未干时,她突然停住——直接送兵部太显眼,杨国忠的人正盯着苏氏呢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盛唐庶女:携史纠错系统破局请大家收藏:(www.888yq.net)盛唐庶女:携史纠错系统破局言情888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