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凯走后的第三个礼拜,仓库的梧桐树开始落叶子。林阳每天上班都会捡几片夹在台账里,像陈凯教他的那样,在叶片背面记上当天的重要事——“今日发往鹿特丹,加固用新打包带”“德国客户传真确认仓位”“刘主管检查发现三箱标签歪斜,已重贴”。这些字迹越来越工整,像他现在码货箱的样子,横平竖直,透着股小心翼翼的认真。
他牢牢记着陈凯临走的话,做“行动上的哑巴”。车间师傅抱怨隔离板太轻,他默默多垫两层;物流司机嫌装货慢,他提前半小时就把货箱挪到月台;连开票的梅姐算错了数量,他也只是重新核对一遍,再把正确的数字用红笔标出来,从不多说一句。老刘看在眼里,偶尔会在晚饭时多给他打个肉菜,“闷头干活的孩子,错不了”。
这天下午要装一批发往米兰的精密仪器,客户要求全程拍照留证,从验箱、对货、加固到封箱,每个环节都得有照片存档,还得附上手写的日期标签。林阳一早就开始准备,把机械扳手擦得锃亮,给相机换了新电池,连隔离板都用抹布擦了三遍——客户的邮件里特意提了“包装必须无尘”。
“这批货金贵,磕不得碰不得。”老刘蹲在月台边抽烟,看着林阳把防震泡沫垫在货箱角落,“叉车师傅是老郑,脾气糙,但技术还行,你盯着点,别让他毛手毛脚的。”
林阳点点头,抱着相机爬上月台边的铁架子。这是个老式的钢铁脚手架,锈迹斑斑的横栏上还留着陈年的油漆印,是前几年仓库改造时临时搭的,用来给高货架补货,也能站在上面监装。陈凯以前总说这架子不安全,“栏间距太大,脚下容易打滑”,但老刘说“凑合用,搭新平台得花钱”,这事就一直搁着。
铁架子晃了晃,林阳赶紧抓住栏杆。他得站在三米高的位置,才能拍到货箱装进集装箱的全景,客户要求“必须看到箱体与集装箱壁的间隙”。相机的取景框里,老郑正驾驶着叉车,叼着烟卷,把货箱叉得晃晃悠悠。
“躲开点!”老郑的嗓门像砂纸磨铁,叉车的引擎轰鸣里,他的骂声格外刺耳,“站那么高找死啊?”
林阳没应声,往架子内侧挪了挪。他得拍货箱进箱的瞬间,还得确保照片里能看清防震泡沫的位置,只能在架子上变换姿势。铁架的焊点松动了,他踩上去时,一块锈蚀的铁皮“哗啦”掉下来,砸在月台的水泥地上,惊得老郑又骂了句“娘的”。
第一箱货顺利进箱。林阳按下快门,取景框里老郑的脸皱成一团,显然对这“拍照的麻烦事”很不耐烦。他快速翻看照片,确认标签上的“2010.8.15”清晰可见,才爬下架子调整角度,准备拍下一箱的进箱照。
“磨蹭啥?赶紧的!”老郑把叉车倒回来,铁叉在地上划出刺耳的摩擦声。林阳刚爬上架子,叉车就猛地往前一冲,他下意识地往后躲,后腰撞在生锈的栏杆上,疼得差点咬到舌头。
他咬着牙没吭声,举起相机对准货箱。阳光从西边斜照过来,把叉车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条张牙舞爪的铁兽。老郑又在骂骂咧咧,大概是嫌他站的位置挡了视线,“起开!这边!没长眼啊?”
林阳往右侧挪了挪,铁架的横栏在脚下晃了晃。他得拍下机械扳手加固的细节,只能半蹲在栏杆上,身体往外探着。相机的快门声“咔嚓”响着,和叉车的引擎声、老郑的骂声混在一起,像首乱糟糟的曲子。
拍到第三箱时,意外毫无征兆地来了。老郑大概是急着下班,叉车倒得又快又猛,林阳刚转身想拍货箱与箱壁的间隙,就觉得右脚传来一阵钻心的疼——像是被块烧红的烙铁碾过,骨头缝里都透着麻。他闷哼一声,相机差点从手里掉下去。
叉车的后轮正压在他的右脚脚踝上。老郑似乎没察觉,还在猛打方向盘,轮胎在他的劳保鞋上碾出半圈黑印。林阳疼得眼前发黑,想喊“停下”,但喉咙像被什么堵住,只能死死抓住栏杆,指甲抠进锈迹斑斑的铁皮里。
“咋了?”老郑终于感觉到不对劲,叉车的引擎还在空转,他探出头看了眼,“你站那儿不动干啥?挡道了知不知道?”
林阳咬着牙,摇了摇头。右脚像不属于自己了,麻木中裹着尖锐的疼,顺着腿肚子往腰上窜。他看着老郑把叉车往后倒了半米,轮胎离开脚踝的瞬间,疼得他差点瘫在架子上。
“赶紧拍你的照!磨磨蹭蹭的!”老郑骂了句,又开始装下一箱货。
林阳扶着栏杆,慢慢挪到架子内侧。他低头看了看右脚,劳保鞋的大头部分被碾得变了形,鞋跟处裂了道缝。他试着动了动脚趾,钻心的疼让他倒吸一口凉气,但还是强撑着举起相机,把最后几箱货的进箱照拍完——客户的要求里,少一张照片都可能被拒收。
那天下午的收工铃响时,林阳的右脚已经肿得像个馒头。他没跟老刘说,也没找老郑理论,只是默默把相机里的照片导进电脑,给机械扳手注了油,再把散落在月台的隔离板归拢好。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歪歪扭扭,像只受伤的鸟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请大家收藏:(www.888yq.net)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言情888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